Facebook LINE

胡椒鹼是什麼?胡椒鹼功效、攝取量、副作用一次看

胡椒鹼是什麼?胡椒鹼功效、攝取量、副作用一次看

胡椒憑藉它於香料中最大交易量,而榮獲「香料之王」的稱號,胡椒除了具有迷人的香氣外,胡椒中的胡椒鹼,也對人體有益。究竟胡椒鹼功效有哪些?攝取量要多少才會有研究中的好處呢,吃太多胡椒會有副作用嗎?讓我們一起來了解!

認識香料之王「胡椒」

香料中,我們最常接觸的分別為黑胡椒與白胡椒,兩者在外觀、風味、質地或用途上或多或少皆存在差異,所以難免讓人誤會是兩種不同品種,但它們其實僅在加工方式上有所差異,因此不管黑胡椒或白胡椒,皆具備特殊辛辣味。

 

而主要貢獻此味的一項化合物,便是當中所含的「胡椒鹼」,但胡椒鹼的作用就僅在提供辛辣氣味而已嗎?今天就帶大家一起深入認識這個不簡單的胡椒鹼。

 

胡椒鹼是什麼?

胡椒鹼首次是於1819年丹麥科學家Hans Christian Ørsted自乾胡椒成功萃取並分離出黃色結晶狀分子,而1894年其他研究團隊則以化學合成方式獲得。

 

胡椒鹼(Piperine)是一種普遍存在於胡椒屬植物中的生物鹼,雖然它是胡椒中佔比最高的一種生物鹼,但含量仍然不算多,約僅佔整體胡椒乾重的0.03%~7.4%,胡椒屬中又以學名為Piper nigrum的黑胡椒含量較豐富。(1)

 

除了原料本身影響胡椒鹼含量外,萃取方式更是決定最終胡椒鹼純度高低的重要因素,幾種常見的萃取方法,索氏提取器、超音波輔助萃取、微波輔助萃取、超臨界流體萃取等。(2)

 

目前自然界中至少存在4種胡椒鹼的異構物,包含胡椒鹼(piperine)、異胡椒鹼(isopiperine)、胡椒脂鹼(chavicine)及異胡椒脂鹼(isochavicine),四種構型間能進行轉換,但只有胡椒鹼具辛辣味,並存在明顯的生理活性,也是人體攝取後能偵測到的主要存在型式。(3)

 

胡椒鹼功效有哪些?

胡椒自古以來就兼具調味及藥用雙效應,其中所含的胡椒鹼更是功不可沒,因此自2011到2020年短短十年間,與胡椒鹼相關的文獻量就多達上千篇。(1)(4)

  1. 穩定代謝

    對於精緻飲食、高澱粉或高糖飲食的生活型態,胡椒鹼能幫助穩定代謝,避免高低起伏。

  2. 調節能量代謝

    胡椒鹼能干擾脂質消化過程中的酵素活性,以調節能量代謝。

  3. 幫助循環

    胡椒鹼能幫助循環代謝,清除管路中的不良成分,幫助循環更順暢。

  4. 生物利用率增強劑

    胡椒鹼與某些營養素共同使用下,會改變部分藥物動力學參數,如縮短吸收半衰期、延長排除半衰期、提高吸收速率常數、增加曲線下面積等,為營養素的生物利用率帶來正面影響。

 

目前像是薑黃萃取物(類薑黃素)、ß胡蘿蔔素、輔酶Q10、白藜蘆醇、維生素B6、鐵及硒等,皆已獲得試驗證實與胡椒鹼搭配後增加該營養素的生物利用率,更加奠定胡椒鹼作為生物利用率增強劑的角色。

 

含胡椒鹼的食物有哪些?

胡椒鹼主要存在胡椒科(Piperaceae)的植物,如: 胡椒、蓽拔及假蒟等,其中又以黑胡椒含量最豐富(4)。

 

胡椒鹼適合哪些人吃?

  1. 消化吸收功能不佳者

    長時間會造成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營養,胡椒鹼補充或許能解決身體隱性飢餓的問題。

  2. 植化素愛用者

    薑黃素、白藜蘆醇或花青素..等透過與胡椒鹼的搭配,生物利用率輕鬆提升,讓補充更有感。

 

胡椒鹼攝取量要多少?

根據多數臨床試驗使用之劑量,每天補充5-20毫克即可,但是衛福部有訂定每人每日限量12毫克。

 

胡椒鹼怎麼吃?

胡椒鹼主要提升營養素的身體利用率,因此建議與欲強化的營養素一同食用效果較佳,如為天然的胡椒,主要食用方式也是幫助增加食物風味,因此與食物一起食用是最好的吃法。

 

胡椒鹼禁忌、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2015年歐洲食品安全局(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,EFSA)指出胡椒鹼的無觀察不良反應劑量(NOAEL)為每天每公斤體重5毫克。

假設一60公斤成人,每天吃300毫克的胡椒鹼,並不會發生不良反應(5)。

 

胡椒鹼之所以能提高營養素的生物利用率,是因為它抑制某些與藥物代謝相關酵素的作用,因此難免有影響藥物代謝的疑慮,不過2013年人體試驗則發現2天內使用24毫克胡椒鹼4次(共96毫克),不會對一些常見藥物的代謝造成影響(6)。不過保險起見,仍建議胡椒鹼與藥物的使用盡量錯開。

 

紅花需要綠葉襯托出它的美麗,胡椒鹼便是那最適合的綠葉,食物攝取並非追求吃了多少,而是真正被身體保留且利用的能有多少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小心避開與藥物的交互作用,就能盡情享受胡椒鹼帶來的好處。

  1. Haq, Iahtisham‐Ul, et al. "Piperine: A review of its biological effects." Phytotherapy research 35.2 (2021): 680-700..
  2. Tiwari, Anshuly, Kakasaheb R. Mahadik, and Satish Y. Gabhe. "Piperine: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ethods of isolation, purification,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." Medicine in Drug Discovery 7 (2020): 100027.
  3. Tripathi, Amit Kumar, Anup Kumar Ray, and Sunil Kumar Mishra. "Molecular and pharmacological aspects of piperine as a potential molecul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: evidence from clinical trials." Beni-Suef university journal of basic and applied sciences 11.1 (2022): 16.
  4. Stojanović-Radić, Zorica, et al. "Piperine-a major principle of black pepper: a review of its bioactivity and studies." Applied Sciences 9.20 (2019): 4270.
  5. EFSA Panel on Additives and Products or Substances used in Animal Feed (FEEDAP), et al. "Safety and efficacy of feed additives prepared from Piper nigrum L.: black pepper oil and black pepper oleoresin for use in all animal species and a supercritical extract for use in dogs and cats (FEFANA asbl)." EFSA Journal 20.11 (2022): e07599.
  6. Volak, Laurie P., et al. "Effect of a herbal extract containing curcumin and piperine on midazolam, flurbiprofen and paracetamol (acetaminophen) pharmacokinetics in healthy volunteers."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75.2 (2013): 450-462.
https://my.daikenshop.com/article/piperine